心理防“疫”站|疫情防控心理调适指南

发布时间:2022-03-11 来源:潍坊商校 点击数:1034

    最近,疫情警报再次响起,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我们难免会出现一些情绪、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需要用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调整。为了让大家能够保持阳光心态,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整理了一份心理调适指南,快来看看吧!

    面对疫情,容易出现哪些心理应激反应?

   应激是指当内外环境威胁到一个人的重要需求和其应对能力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类特殊心理、生理反应;反应强度和反应持续时间有明显个体差异。

    面对疫情,可能出现的心理应激反应包括:

    焦虑:表现为过于关注疫情相关消息,反复查看各种内容,紧张、恐慌的情绪逐渐加重,甚至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还可能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激惹,容易发脾气,担心生活、学习受影响,甚至因此而失眠等。

    疑病: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而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病毒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感染新冠,甚至出现即使检查结果正常也不相信,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况。

    抑郁:因疫情出现情绪低落,悲伤、绝望、难以感受到愉悦等情绪。当疫情影响到自己学习、家庭等重要事项时,就会更加沮丧。

    强迫:反复洗手、反复清洁家中物品;强迫性地关注疫情信息,不断刷新信息。

    盲目乐观:面对疫情,适度的乐观是必要的。但如果抱着“没听说周边有患者,自己肯定不会被感染”的侥幸心理,产生盲目乐观情绪,甚至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就可能会增加自己和他人感染的风险。

    除了以上心理现象,还可能出现胸闷、出汗、心慌、恶心、肠胃不适、食欲差、尿频等生理上的应激反应。

    适度的应激反应有利于保持警觉、调动资源并增强适应能力来应对疫情危机;但如果反应过于强烈和持久,则会影响正常生活。

    化解因疫情引发的心理应激反应的方法

    接纳自己的情绪。传染病暴发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十分正常。适度的情绪反应是应对疫情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利于对疫情保持警觉,加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措施。接纳这些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疫情。

    科学获取疫情信息。认真看官方媒体、正规渠道发布的疫情相关信息,不轻信传言。了解相关科学防护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多关注积极、正面报道,从中汲取战胜疫情的正能量。

    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可通过制定生活计划保持健康作息,坚持每天锻炼,按学校要求上好网课,不断充实自己。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保证睡眠。

    与亲友积极地交流与沟通。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如果是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等,在隔离医学观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倾听和倾诉,构建抗疫心理同盟。

    保护自己,帮助他人。做有价值、有建设性的工作,可以帮助提升个人自我价值感,提高应对压力的自信;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要帮助和关怀身边的人,在助人的过程中,积累内心正能量。

    适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一般情况下,遇到情绪、心理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做运动、向他人倾诉、身心放松等自我调节的措施来修复自己的情绪。如果心理问题难以自我调适,要主动向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或专业机构求助,若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应去医院就诊。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QQ号(线上咨询渠道):2148573296;3557872332。

    目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请大家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自觉遵守各项防控要求,并保护好自己,配合测温和核酸检测,一起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