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居家亲子相处难,定“孩”神器心淡然

发布时间:2022-04-20 来源:潍坊商校 点击数:941

陪“神兽”上网课、辅导作业、锻炼身体……

家里鸡飞狗跳似乎成了常态

不少家长直呼

“赶紧开学,送走神兽

如果再不开学我就要疯了!”

    居家学习仍在继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维持家庭和睦、保持亲子关系融洽、助力孩子居家学习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准备了三个定“孩”神器,希望能帮助您主动调整好观念和情绪,平稳度过疫情期间孩子的居家学习阶段,助力孩子居家优学,一起陪孩子在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奋勇前行!

疫情防控 · 人人有责

神器一:知孩子,锁定原因

    居家学习,孩子的学习环境发生变化,面对不能及时反馈的课堂氛围、暂时不在眼前的同伴榜样、各种各样的诱惑,孩子的定力受到挑战。在这期间,孩子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学习不够自律自觉等问题,甚至是以往能接受的小缺点,因相处时间增加而被放大。家长们需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居家学习面临的特殊性,才能锁定孩子行为和情绪背后的原因。

    1.孩子特点,多多理解

    居家学习的环境中,孩子虽然获得了独立学习的空间,但网课注视屏幕的时间较久,长时间的注视和被动的听教师讲课,较易产生注意力的偏移和疲惫感。其次,缺乏了线下同伴的互相激励,学习动机层面也会出现下滑。在上网课期间,父母的频繁叮嘱、卧室外的声音、随手可得的电子产品,都是认真学习的干扰项。学习效率相比线下可能会有所下降。

    以孩子目前的大脑发育特点而言,也很难实现父母预期的自我严格管控。大脑杏仁核负责情绪的识别和产生中枢,被称之为情绪脑。而前额叶皮层则负责调节和自我管控,被称之为理智脑。前额叶皮层发展晚于杏仁核,一般在成年时才会完全成熟,青少年表现出情绪化的特点,也正是因为情绪脑的发展要早于理智脑,情绪脑会更倾向于选择做简单愉快的事情,而回避困难复杂的任务。现阶段来说,孩子们的学习内驱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也不够强大。边吃东西边学习、见缝插针地玩电脑、写作业拖拉等等都是青少年阶段常见的成长现象。因此,请家长一定要耐心地理解与接受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局限,不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2.转换思路,清晰边界

    我们应该意识到,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内容。包括学会自律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我们要适当放权,抱有耐心,给予孩子成长的时间。完全适应线上模式,自觉主动学习,相信对于成年人而言都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我们不妨把这次居家学习看作一次让孩子学会学习的机会,避免成为一个“发号施令者”,让孩子了解到学习的义务感和自律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参与的是,清晰亲子之间的“边界”,在可以帮助孩子的部分尽力帮助,如照顾好孩子的起居、帮助他创设一个良好的居家学习环境等。其实,我们彼此都在适应过程中,不要求孩子事事做到尽善尽美,是父母可以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稳定自身情绪的开始。

神器二:知自己,稳定情绪

    线上学习给学生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新的压力和烦恼。孩子居家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孩子的情绪需要关注,家长本身的情绪也是需要关注的。家长的情绪稳定,能够帮助家庭更好地运行。

    1. 觉察情绪,自我关怀

    江湖上传闻,孩子上网课至少需要成立多个保障组:技术支持组(资料下载打印、网络调试、视频切换),监督管理组(禁止走动、杂音、小动作),服务保障组(端茶倒水做饭,各种道具),摄影摄像组(采集视频照片留痕),联络通讯组(时刻关注钉钉、微信、QQ群信息),安全保障组(随时阻止小朋友带着玩具冲入现场)。网课期间,这些基本都是家长的工作,同时家长还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来自生活、工作的压力倍增,平时已经形成的生活模式被打破,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可能不适应,都会导致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爆发。



    当觉得自己的身体状态属于超负荷的状态,我们得及时按下暂停键,观察自己的身体,思考自己的内在声音,觉察自己的情绪。脾气来的时候,要学会“慢处理”。比如说话和做出行动之前先等待3秒钟。可以尝试先深呼吸,然后问自己:“我这是怎么了?我想要什么?我现在是什么感受?”。如果没有压制住自身的不良情绪,也不要过度自责。情绪发泄之后,更重要的是找出产生矛盾的问题,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缓和亲子矛盾。

    如果自己情绪很糟糕了,那就得先关怀自己,让自己放松下来。照顾好自己才是照顾好孩子的第一步。

    2.缓解压力,适当休息

    英国心理专家哈蒙德在《深度休息:在焦虑时代治愈自己的10个心理学方案》一书中,为我们列举了全球135个国家、18000人参与“Rest Test”的例子,讨论得出了全球排名前10的最为安心有效的“深度休息方式”,同时也是焦虑时代治愈自己的10个“无毒无副作用”的心理学疗法,我们可以尝试里面提到的深度休息方法,来给自己的情绪放个假。

    深度休息法排名从1到10分别是:阅读,走进大自然,独处,听音乐,什么也不做,舒心地出去走走,洗个舒服的热水澡,空想,看电视,正念。



    3.榜样角色,示范引领

    生命的本质是成长,我们每一段经历都在建构我们的人生脚本,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观察学习”,这个概念类似于“榜样的力量”。孩子会复制家长的行为、情绪、认知模式等等。当居家学习中,你十分不满孩子的某些行为时,不如换个思路,想想孩子的习惯一开始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利用观察学习的特点,通过修正自己的行为来逐步纠正孩子。例如,当孩子对电子产品依赖时,不如想想自己平日在家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或者小习惯,和孩子约法三章,设立“电子监狱”时间,增加更多面对面的亲子时光。有时候,当我们向孩子示范正确的“姿势”时,我们自己也习得并内化了这些“姿势”。



神器三:知沟通,锚定关系

    1.非暴力沟通,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和孩子沟通时,常常居高临下,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最终让语言引发了矛盾,造成了伤害。回想一下,家庭生活中,是否会出现如下的对话:

【情景模拟】

    “整天就知道打游戏,作业都写完了吗,快去写作业!上次考试考成那样还好意思玩!”

    “你能不能自己把袜子拿去洗一洗?每次都等着我来收拾。这么大的人了,你能不能有点责任感?你在宿舍也是这个样子吗?”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指出,当一场对话内含道德评判(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批判孩子的人格)、进行比较(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在对话中撇清自己的责任)、强人所难(暗含威胁,再玩游戏,你以后就别想用手机)时,即为“暴力”的,事后常常引发自己和孩子的痛苦。

    而非暴力沟通内含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观察:我看到了什么;感受:我对此感受如何;需要:我什么样的内在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请求:表达具体的请求。

【情境模拟】

    以回家进门看到孩子用手机打游戏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表达:

    观察:我这周回家已经第4次看到你在打游戏了哦。

    感受:我有点生气,因为每次回家看到你这样,让我很担忧很着急。

    需要:我希望你能合理安排好时间,这样我会更安心。

    请求:那以后玩游戏的时间适当控制,我们一起商量一下你的时间表好吗?

    希望父母们可以多加应用这样描述事实+表达感受+说出需要/价值观+提出请求的句式,用有效的沟通方式营造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

    2.积极关注,促进良好的家校沟通

    家长要同步关注学校信息,了解学校要求,保证家校理念一致,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沟通,积极向老师关心孩子线上学习的情况,做好辅助工作。特别是及时向老师反映或配合老师处理孩子线上教学期间的异常情况。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