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反诈课堂开讲啦!

发布时间:2022-09-02 来源:潍坊商校 点击数:931

    【开学第一课,反诈第一课】开学啦,校园诈骗也到了高发期,乱花渐欲迷人眼,诈骗手段千万变,万变不离其中。请记好重点,带你避坑!

一、校园常见诈骗

    01陷阱一:刷单返利类诈骗

诈骗套路

    1.前期引流:诈骗分子在网页、短信、社交软件、视频平台等发布招聘广告,打着“足不出户、日进斗金”的旗号或以色情、免费礼品引诱,将受害人拉入“做任务式”聊天群。

    2.小额返利:让受害人在聊天群内领“新手任务”,即在抖音、快手上点赞、关注微信公众号等,完成任务后速度返佣金,每次返还3-10元等。

    3.诱导下载刷单APP:安排“托儿”在群内散布高额佣金截图二、远离“两卡”犯罪(手机卡、银行卡),引诱被害人下载刷单APP做“进阶任务”,以充值越多、抢单越多,返利越多为由,骗取受害人进行垫资充值,实际是诱骗受害人向其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汇款,返还的佣金是APP账户里显示的数字,实际上受害人未获利。

   4.完成诈骗:当受害人想要提现时,诈骗分子以“任务未完成”、“卡单”等为借口,拒绝支付本金和佣金,表示只有不断做任务才能拿到之前的本金和佣金,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完成诈骗。

案情回顾

    8月16日,吕同学在家里通过手机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有兼职,便加入QQ群,按照要求下载了“X目”APP,和APP客服人员进行屏幕共享,随后还下载了“X会”APP添加好友,在支付宝上刷单,做任务,被骗10500元。

看视频识诈骗

警方提醒

    对于刷单返利类案件,刷单本身就是违法,任何要求垫资的都是诈骗,切勿有“贪图小便宜来赚大钱”的想法,切勿听信任何高额回报,切勿点击陌生链接。

    02陷阱二: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

诈骗套路

    1.获取信任:诈骗分子通过不法途径获得受害人网购的订单数据,冒充客服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谎称网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等,提出退款赔偿。受害人在诈骗分子提供的订单详情后,产生初步信任。

    2.透露个人信息:诈骗分子向受害人发送虚假退款链接,要求输入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3.完成诈骗: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填写的个人信息,在不知不觉中盗刷,或者以受害人信用不足无法到账、需要支付备用金等为由,诱使受害人贷款继续转入诈骗分子账户,完成诈骗。

案情回顾

    5月25日17时许,邱同学接到陌生号码自称是圆通快递客服人员,因将其包裹丢失要进行赔偿,后又接到自称是赔偿专员的电话,以开通转账服务费要求进行转账才能得到赔偿,邱同学立马转账,转账后再去联系时,发现被骗。

看视频识诈骗

警方提醒

    对于冒充客服类案件,切勿轻信来电的客服人员,尤其当涉及金钱时务必提高警惕,第一时间通过电商或者快递公司的官方客服平台进行咨询确认,不要轻信其它方式与你联系的“客服”,陌生人发的链接一律不点,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切勿私下转账汇款。

    03陷阱三: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

诈骗套路

    1.发布信息:诈骗分子在相关社交平台上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信息的广告。

    2.诱导交易:诱骗受害者添加微信、QQ,或者虚假的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让受害人必须充值账号才能购买装备,充值完后又告知受害人绑定的银行卡被冻结、银行卡号输错等各种理由继续支付各种费用。

    3.完成诈骗:当受害人支付大额费用后再去联系诈骗分子,才发现已被拉黑。

案情回顾

    8月26日19时许,吴同学在游戏聊天窗口看到有招收“徒弟”的QQ号,添加了对方后,对方告诉吴同学说要收其为徒弟,并赠送游戏装备,后又告诉其微信以及所绑定的银行卡被冻结了,需要立马解冻,不然会影响征信,也无法赠送游戏装备。吴同学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XX付”APP,扫描对方的二维码并输入了密码,等所有操作完成后再去联系时发现已被对方拉黑。

看视频识诈骗

警方提醒

    对于游戏交易类案件,游戏玩家为了提升游戏角色等级,通常都会通过充值来进行快速升级。在网上交易游戏账号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和银行账号,要选择官方交易平台,对陌生人提供的交易网站或支付链接,应随时保持戒备心,凡是要交纳所谓的“手续费”、“解冻费”等费用的,均可能是诈骗。

    04陷阱四:冒充熟人类诈骗

诈骗套路

    1.初步信任:诈骗分子利用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再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与受害者联系,谎称其是亲戚或朋友。

    2.完成诈骗:充分取得受害者的信任后,再谎称“需要交培训费”、“住院交钱”、“车祸交钱”等理由让受害者汇款,骗取钱财。

案情回顾

    7月15日16时许,张同学在QQ上收到一个同学的消息,称家中发生紧急事需要借钱,张同学还没来得及思考就立马通过手机银行向对方提供的银行卡账号转账3000元,后发现被骗。

看视频识诈骗

警方提醒

    对于冒充熟人类案件,需谨记,无论是谁在哪个平台上要你汇款,一定要用电话、视频的方式联系到对方,切勿盲目转账。

    05陷阱五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诈骗套路

    1.初步取得信任: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冒充公检法的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初步取得受害人的信任。

    2.恐吓:通过身份的特殊性,编造你涉嫌犯罪的理由,并用严肃谨慎的语气震慑住受害人,诈骗分子通过出示“通缉令”、“逮捕令”来增加骗局的真实性,让受害人彻底相信。

    3.完成诈骗:诱导你去安静、独立的空间继续洗脑,称可以帮你洗清罪名,另要求你将名下的钱款转账到“安全账户”,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案情回顾

    7月4日晚,林同学在家玩奶奶的手机,期间,陌生人添加其为好友,冒充警察,并称她与一起快手诈骗5万元的案件有关,叫她不能告诉任何人,让她用家长的手机支付宝给对方发红包,才有可能会给她减轻罪型,后林同学用其奶奶的手机支付了5个199元的红包给对方,共计995元,还想继续转账时被其奶奶知道并制止住。

看视频识诈骗

警方提醒

    对于冒充公检法类案件,需谨记公检法办案绝对不会通过电话、网络来调查,更不会要求当事人汇款、转账,凡是碰到此类情况,可直接报警。

二、远离“两卡”犯罪(手机卡、银行卡)

    01在校生出租、出借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构成犯罪

什么是“两卡人员”

    开展“断卡”专项行动以来,全国范围内严打非法出售、出租“两卡”(手机卡、银行卡)的违法犯罪,而在校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受到了特别的关注,特别是诈骗分子的注意。在利益的诱惑下,有的学生从“办卡”、“卖卡”发展到“组织收卡”、“贩卡”,潜伏在校园里,他们不仅出售自己的手机卡、银行卡,还收集同学的“两卡”,逐渐成为“卡商”。

    在校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有的被诈骗分子所利用都不为所知;有的交友不慎,拉进陷阱;有的在利益的诱惑下,迷失方向。

看视频识诈骗

警方提醒

    法律规定,手机卡、银行卡仅限于本人使用,不得非法出售、出租,一经发现,轻则视为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处以行政处罚;重则涉嫌犯罪,若有以上行为,请立即停止并投案。

所有的诈骗套路最终都是为了钱

谨记!

切勿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

保护好个人信息

凡是让你转账、汇款的必须提高警惕

那么,

如何识别来电是否是骗子呢?

所有同学请注意了!

开启“反诈保护”模式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