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会计品牌专业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2017-05-05 来源:潍坊商校 点击数:6417

一、专业建设基础

我校会计专业已有40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山东各行各业财务工作的中坚力量,为山东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1年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办学层次除三年制中专会计外,开始招收五年连读会计教育层次,2013年在全省率先进行试点招收3+4会计专业。近几年来,该专业在招生人数和新生报到率等方面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目前,我校现有会计专业在校生人数1191人。办学规模、双证合格率、就业率、学生职业能力及师资队伍素质等指标名列全省在同级同类学校前列。 2009年,会计专业被潍坊市教育局认定为市级重点专业。

(一)人才需求旺盛、产业支撑明显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会计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会计人才总量已近千万。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现有的会计人才将难以满足需要。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要求“会计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并进一步提出“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的量化目标,即在现有基础上增加4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0万。我省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大力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也制定了《山东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了全省会计人才发展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勤奋敬业、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

目前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这些中小企业普遍管理水平不高,体现在资本运营能力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能力低下,预测决策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经调查发现,目前山东省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学历较低,专业对口较少,只有50%左右受过会计专业训练,适用的会计专业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而培养优秀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无疑是对本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

因此,会计专业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分清行业、满足需要、提高质量这一关节点上。会计专业正是在以上背景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积极服务山东地方经济特别是潍坊及其周边地区,培养适应产业转型期的中小企业需要的优秀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师资队伍综合素质高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38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32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6人。在校内专任教师中,高级讲师10人,高级会计师3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4%;讲师14人,中级会计师18人,注册会计师2人;硕士研究生16人;“双师”素质教师34人占专任教师的90%,专任教师中在企业从事过财务会计工作的有21人。经学校认定,专业教师中赵中泰老师被认定为会计专业带头人。校外兼职教师6人全部来自企业,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基本形成一支“中职称、高学历、双师优势明显、专兼结合”的会计专业教学团队。为我校会计专业全面实施素质教学以及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责任、知识、技能、经验”四位一体育人模式,以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为准绳,以就业为导向,确立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双线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标准,通过“订单培养”和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符合会计职业培养要求的“校企合作,大赛引领,理实一体,梯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省内同类职校中一流的会计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采取专职教师“顶岗实践”和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具有优秀专业带头人、品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率达到90%的教学团队;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以岗位为主导,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就业率高于97%

(四)专业建设成绩突出

进行广泛的调查,按照公司内部会计及相关岗位要求,按岗位模块组织教学,使学生明晰岗位设置并掌握各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统一校企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评价标准,使学生真正具有企业所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学校邀请社会各界会计专家,建立会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委员会的指导下,改进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取得了丰硕成果。具体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建设以实践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达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的目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实践内容与职业证书挂钩,推进双证书制度,体现职业性 本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校三年内除了领到学历证书以外,还必须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或收银员中级资格考试,并争取部分优秀学生在毕业之前通过全国会计初级资格考试,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为此在课程编排上,努力使学生能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就参加并提前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提前进入社会实践,保证毕业时“双证”齐全,为毕业时的选择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将比赛项目引进课程实训,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3.以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评价标准为导向,改革学生及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考评的内容力求全面系统,既要考理论知识,也要考实际操作技能、社会交际能力、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品德素质等;考试评价方式力求合理有效,加大平时考评力度,设置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的考试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力度,特别强调综合模拟实习与社会实习环节的考核,并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作为考核指标。通过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师生的技能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4.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会计系拥有会计实训室4个、手工会计核算实训室2个、收银实训室1个、理实一体化教室4个、手工会计模拟实习软件1套、会计软件3套。创办了潍坊宏泰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引入校外会计公司2家,为学生校内实习和顶岗训练,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加大校外实习工作力度,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他们建立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基地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2个,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确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校企合作,企方能够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会计实习岗位,使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岗位实习,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和实际会计工作零距离对接。

(五)教学成果丰厚

    1.承办全国会计技能大赛中职组比赛:

    基于我校会计专业在全国的影响和各级领导的抬爱,我校近年连续承办了全国中职院校的会计技能大赛,获得参赛院校及领导的高度评价,对于展示我校办学水平、我国会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水平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对今后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极大的提升。

2.技能大赛硕果累累

    2009年以来(2010年未赛),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会计系派出的学生共获得金牌14枚,金牌总数连续多年在全省六百多所中职学校名列第一;2011年以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会计技能大赛中,共夺得5枚金牌、1枚铜牌,金牌数连续多年在全国一万二千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名列前茅。

    3.率先招生3+4会计班

    2013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我校在全省率先招收“3+4” 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新生,学校领导及老师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在市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部署下,通过媒体、各县区教育部门对这种新的办学模式和层次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宣传引起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密切关注,成为关注热点,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报名总数254人,达到资格线的172人。我校根据专业特点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录取方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录取原则,最终以13.4的录取比例进行录取,远远超过高考录取比例,2014年改为全省招生。

    对录取的“3+4” 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学生,学校设立专门管理部门,重点做好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与高等院校课程衔接等工作,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文化功底深厚、技能精湛的应用型的人才。

    4.教材建设

    近几年,会计专业老师先后主编参编了《会计基础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通编教材和校本教材,使教材更加适合中职教学需要。

5.会计专业“教赛结合、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2014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根据用人单位信息反馈以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情况看,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综合能力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六)社会服务能力强

会计专业建设,借助行业资源优势,现每年为社会提供会计职业方面的相关培训不少于500人次,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咨询服务,与社会相关部门和行业共同开展专业课题的研究开发;2014年承办了潍坊市乡镇财政技能大赛和山东省乡镇财政技能大赛,是潍坊市和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会计技能竞赛基地,是潍坊市财政局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考点,我校的会计实训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立足潍坊,服务山东,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小企业会计人才基地根据学校“责任、知识、技能、经验”四位一体育人模式,以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为准绳,以就业为导向,确立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双线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标准,通过“订单培养”和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符合会计职业培养要求的“校企合作,大赛引领,理实一体,梯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省内同类职校中一流的会计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采取专职教师“顶岗实践”和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具有优秀专业带头人、品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率达到100%的教学团队;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以岗位为主导,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7%;把会计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工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项目开发功能于一体的优势专业,在省内同类院校会计专业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会计专业依据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科学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心身健康、诚信优先、素养过硬、技能熟练的优秀劳动型、技能型中小企业会计人才。

职业面向:立足潍坊、服务山东、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就业岗位:收银、出纳、会计记账、成本核算、会计电算化等岗位及中小企业会计主管。

(三)教学质量目标及监测指标

1.教学质量目标

依据中小企业会计主管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要求,实施开放式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需要接受来自行业、企业、政府、社会等更多利益相关方面的监控,采用与建立更具实效的监控机制与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强化外部监控队伍的建设,需要建立融合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监控队伍,使教学质量监控的标准与行业标准、企业与家庭需求相结合;二是采用问卷、访谈、个案分析、在线问答等实证性的监控方法.获取更为具体、有效的信息,提高监控的质量。

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总体目标是:专业定位准确、课程体系合理、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质量管理科学、学生素质优、就业质量高、服务能力强,社会声誉好。

2.教学质量监测指标

序号

教学质量监测指标

指标内容及要求

1

课程质量

根据全国和山东省会计教学标准,完成5校本课程建设,完成5门会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

2

教学设施质量

加大校内外实训投入,改造、扩建现有校内实训室,新增会计综合实训中心、会计文化和职业素能拓展中心,完善实训功能,营造浓郁的职场氛围。

3

教师队伍质量

专任专业教师数与在籍学生数之比不低于1:30; 教师本科以上学达97%以上;研究生(或硕士学位)达30%以上,高级职称达25%以上,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100%,中级职业资格60%以上,聘请14位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专业教师,所有兼职教师均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双师比例达100%

4

教研教改质量

积极组织申报各类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申报立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鼓励教职工发表高质量的学术与教研论文5篇。

5

人才培养质量

每年组织校内会计专业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市、省及国家级的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争取再获得2枚国赛金牌。春季高考人数本科过线率达到3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5%以上;毕业生对专业评价满意度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称职率为90%以上,其中优秀率50%以上。

(四)建设实施步骤与内容

1.2015年项目启动,成立项目建设项目工作小组,做好项目建设前的调研准备工作。

2.2015年下半年,各工作组开展具体工作。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组:通过调研、召开分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征求建设意见和建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进行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探索。

2)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组:通过调研、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征求建设意见和建议,按建设内容展开资料收集,校企合作完成核心课程标准初稿;资源库建设有序展开。

3)实习实训建设工作组:校企合作完成会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设施设备招投标;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调研,完成可行性报告。

4)师资队伍及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组:选择优质合作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确定横向课题合作企业,开展咨询服务。

5)教学改革工作组: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微课、慕课等以数字化资源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展开试点工作。

6)质量评价制度建设工作组:制定第三方质量评价制度,在个别班级范围内开展实验性工作,并做好协调、分类统计、结果分析工作。

3.2016年上半年,各专项工作组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组: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企合作制度,确定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

2)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组:校企合作完成核心课程标准;初步完成教学资源库建设。

3)实习实训建设工作组:完成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初步完成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4)师资队伍及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组:完善名师工作室制度,选择优质合作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继续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开展省级课题研究。

5)教学改革工作组:进一步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展开全面推广工作。

6)质量评价制度建设工作组:完善第三方质量评价制度,注重评价结果分析工作。

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组进行中期检查,同时做好迎接教育部专家组中期检查工作。

4.2016年下半年,各工作组基本完成预期建设任务,并聘请职教集团分委会及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同行专家、行业企业一线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各工作组根据专家及行业企业人员建议对建设项目进行进一步完善。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巩固和完善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大赛引领,理实一体,梯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翻转课堂”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实现专业培养方案先进,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理念能顺应时代发展朝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为目标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与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

    1.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

     为体现我校会计专业的特色,紧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突出会计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必须加强会计信息化教学建设。组织教师主编一套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能够体现本专业改革成果的主干科目数字化资源教学平台,形成理论教材与信息化教学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充实、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

  会计数字化资源建设规划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时间

负责人

经费(万元)

1

《基础会计》数字化教学资源

2015

赵中泰

8

2

《财务会计》数字化教学资源

2015

赵中泰

12

3

《成本核算岗位实务》数字化教学资源

2016

赵中泰

8

4

《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操作岗位实务)》数字化教学资源

2016

赵中泰

8

5

《会计综合实训》数字化教学资源

2016

赵中泰

8

合计

 

 

 

44

2.会计从业资格教学资源库建设

   按照“校企合作,大赛引领,理实一体,梯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要求,整合专业教学文件、试题库、教学档案等资源,引进省内外相关行业、企业资源,建成一个有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设计科学规范、使用方便快捷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还通过建立专业教学资源信息网站,实现本专业教学课件、备课讲义等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共享,发挥优势互补和共同提高的作用。

  课件、题库建设规划及经费预算表

序号

课件名称

建设年度

责任人

经费(万元)

1

《会计基础》

2015

王智

 

2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2015

吕廷国

 

3

《初级会计电算化》

2015

杨丽艳

 

合计

 

 

 

5

3.会计教学信息化建设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先进、高速、安全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统一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集成多种类型的优质教学资源。

首先,进一步深化现代化信息硬件系统建设

在我校现有的现代化信息硬件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配备专用的教学资源库管理服务器,将所有的文本库、图片库、音视频库、动画库、企业案例库、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库、政策法规库、票证账表库、习题库、试题库等全部集中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使资源共享;建立一个更为快速的海量网络存储和备份系统;建设更为完善的音频视频采集、网络视频节目制作与发布系统。

其次,进一步提升现代化信息软件系统建设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资源的组织性和可利用性,方便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学生查询和使用教学资源,构建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会计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见图2所示)。

教学资源制作系统,主要包括课程建设系统、课程录播系统、素材制作系统、课件生成系统等。用于录制教学节目、编辑教学录像、编制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如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打破时空障碍,保证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学生在任何一个可以上网的地方开展专业教学,进一步拓展会计专业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教学资源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交互直播系统、节目点播系统、网络学习系统、模拟训练系统和网上考试系统等。支持同步教学、异步教学、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交流工具。

第三,建设会计实训教学云平台

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云平台及移动互联技术,将教学从传统教室延伸到学校、家庭、企业以至于社会,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室中我教你学的不足,将学习的广度延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学校优势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力量惠及社会,推动会计职业人的终身学习。

实训教学云平台具有日常教学、考核练习、技能测试与竞赛、社会培训等功能。

1)日常教学: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练习等的成绩,对学生学习薄弱点进行分析,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加强难点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备课、发布作业、进行课堂任务式教学;当堂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并即时获得学生进度及学习成果分析;与学生在课堂内外互动,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可通过电脑或移动设备,在课堂内外完成任务;组织特定的课程并发布给指定人群;多校区进行教学。

2)考核练习:教师通过网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答疑解惑;教师通过云平台组织考试,并获得考试成绩及分析报告;学校可以快速获得全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跨校区进行考核。

3)技能测试及竞赛:组织本专业及跨专业、跨学校甚至跨区域的技能测试及竞赛;获得全面测试和竞赛的数据及分析报告。

4)社会培训:组织面向社会的培训及为企业进行代培,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社会人士通过平台可以自主学习并与老师互动;社会人士可以通过练习及分析报告,检视自己学习的效果。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年度

责任人

经费(万元)

1

电教设备

2015

陈守家

10

2

信息化教学设备

2015

陈守家

30

3

会计实训教学云平台及会计商圈

2015-2016

赵中泰

100(软件)

合计

 

 

 

140

 

4.图书资料购买收集  

      在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同时,组织骨干教师选购专业工具书、职业教育理论图书、文献、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专业相关报纸、国家、地区及行业法律法规、科技发展动态和政策管理信息、标准文摘或全文等专业图书及电子数据资料,使会计专业拥有齐全先进、国内一流的专业参考资料,为师生的科研教研、学习参考提供充分的条件。

(三)人才培养质量建设

首先,建立课程评价体系。从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入手,积极探索学校、用人单位、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修订和完善现有评价制度,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多元化评估方法和手段,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和量、理论与实践等到多方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卷面成绩,忽视动手能力考核的弊端。

其次,要规范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可以参照专业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和行业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人才质量评价范围、内容、方法和基本标准,力求评价标准能真实反映学校本专业的总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果。

第三,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认真设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对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内容进行跟踪调查,并通过跟踪调查发现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课程设置、教学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补充和完善方案,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第四、社会服务功能建设。通过会计特色专业的建设,扩大为社会服务功能,如会计从业资格考前培训、助理会计师技术资格考前培训、收银员考前培训、会计师资培训等。也可以开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财务方面的有关问题。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按照 “有重点培养、高规格引进、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入手;加强我校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使之成为在山东省具有一定影响力专业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

通过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及教学实践;到知名高校访学、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培养2名专业理论功底深、实践操作水平高、知识更新速度快、组织协调能力强,把握会计发展的前沿,能够负责会计专业论证、撰写论证报告;研究会计专业建设方向,确定专业特色;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意见,具备较高的专业教学改革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具体来说:建设目标为培养科研能力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强、了解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前沿、熟悉同类专业建设情况和会计制度发展状况、并具备职业教育领域创新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建设标准:在会计核算与管理方面技术过硬、在本地区行业有影响力、具备高级职称、有五年以上会计工作经历,能够主持专业建设规划、方案设计、专业建设工作,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建设措施:企业专业带头人通过国内外访学、教学实践,提高其中职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知识拓展能力;学校专业带头人通过赴国内外访学培训、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2.骨干教师

    通过到高校进修、到企业或业务对口的会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培养途径。培养具有会计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把握专业某一核心课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并具有该学科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该学科的实践教学,具有乐于教学、甘于奉献的精神。能协助专业带头人做好会计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组织相关项目培训的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建设目标:打造出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队伍,能够承担会计专业教学研究、教材修订、教学示范、实习指导等工作。建设标准:在本专业领域有过硬技术、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的高级人才,参加本专业建设的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培养青年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参加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或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

   3.双师素质教师

    通过学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现有专业课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职业资格培训,社会资格考试,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把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4.兼职教师

积极开拓多种渠道,有目的地从财政、审计、税务、金融和高等院校等部门或单位再聘请14名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且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审计师、企业总会计师等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参与教学改革、课程研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研究等工作。到2016年,兼职教师总人数为14名左右,兼教师比例基本保持达到40%以上。

(五)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及经费预算

   1.校内实训室

    校内现有实训室主要由会计手工岗位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五个实训室构成。本次建设拟增加会计综合实训中心和会计职能素养拓展室。

 

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条件建设计划表

序号

  

新建

/改造

  

合作企业

建成

时间

1

会计

综合实训中心

 

新建

认知生产制造企业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会计核算、财务成本管理、会计控制实训等

潍柴重工等4

2015

2

会计文化和职业素能拓展中心

新建

进行会计文化熏陶、职场沟通能力训练、职业团队精神培养、业务知识与技能提升培训等

 

2016

 

1)会计综合实训中心

综合实训中心是具备多功能的会计专业实训教室,模拟工作环境,并配备综合实训的设施设备和用品用具,让学生通过实训对部分和整体学习内容达到综合应用的目的,主要涵盖会计手工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分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企业代培及社会培训。建成既满足手工实训又满足电算化实训,既能分岗实训又能混岗实训、既能进行实践教学又能开展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的会计综合实训中心。

  会计综合实训中心采购预算清单

(面积120平米,容量60人)             金额单位:万元

项 目 分 类

   

数 量

单 价

金 额

 

 

 

 

42

教师用电脑

 

1

0.5

0.5

学生用电脑

联想启天M700E

60

0.38

22.8

服务器

联想万全T350G7

1

1

1

实物投影仪

待定

10

0.3

3

交互式电子白板

康优凯欣

1

2

2

多媒体投影及音响

 

1

1.8

1.8

票据打印机

南天PR2E

4

0.4

1.6

票据打印机

惠普1020

4

0.15

0.6

保险柜

 

4

0.3

1.2

碎纸机

科密C838

2

0.07

0.14

立式空调

3匹立式柜机

2

0.7

1.4

学生桌椅

 

60

0.06

3.6

教师桌椅

 

1

0.4

0.4

传真机

松下FL318CN

1

0.2

0.2

复印机

东芝166

2

0.5

1

文件柜

 

10

0.05

0.5

其他辅助设备小计

局域网络设备安装工程费、实训室设计、装修、门禁系统、智能系统、环境布置、专业耗材等

 

 

3.26

2)会计文化和职业素能拓展中心

按照职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进行会计文化和会计职业素养环境建设,深化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内涵,使学生能够了解和传承会计文化,增强学生职业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

该中心融合现代声、光、电等信息技术,以视频、图片、实物、仿制模型、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示会计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成果,内容包含会计账簿(如四柱清册、龙门账、复式记账)、记账方法(如结绳记事,三脚账等)、计量工具(如贝、白银、铜钱、银票、纸币、支票)、会计制度(汉谟拉比法典、公司法、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事件(如商鞅变法、南海事件、安然事件)、会计人物(大禹、傅山、杨炎、潘序伦等)、会计文献等主题。

该中心是集会计文化熏陶、沟通能力训练、团队意识培养、知识技能提升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活动场所,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会计文化和职业素能拓展中心采购预算清单

(面积100平米,容量60人)                 金额单位:万元

项 目 分 类

   

数 量

单 价

金 额

  

 

 

 

 20

主要设备购置费小计

 

 

 

  12.75

教师用笔记本电脑

 

1

0.5

0.5

投影仪

三洋PLC-XU300C

1

1.5

1.5

交互式电子白板

康优凯欣

1

2

2

摄像机

 

1

1

1

照相机

 

1

0.5

0.5

DVD播放机

DV-300

1

0.1

0.1

全频主音箱

MDD215

2

0.8

1.6

彩色激光打印机

 

1

0.5

0.5

立式空调

3匹立式柜机

2

0.7

1.4

演讲台

 

1

0.05

0.05

活动室学生椅子

 

60

0.01

0.6

立式陈列柜

 

10

0.1

1

灯光、话筒等

 

1

2

2

其他辅助设备小计

设计、装修、门禁系统、智能系统、环境布置等等

 

 

7.25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15年和2016年,每年新增5个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将重点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可向学生提供在企业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的顶岗实习,每年提供顶岗实习人数在100人以上。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提升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构建双师素质教师的成长平台。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培训基地建设

以宏泰代理记账公司为依托,与潍坊市财政局合作,建设“企业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与用友新道公司潍坊分公司合作,共建“用友新道培训中心”,每年为企、事业单位培训在职财会人员1200人次以上。

2.研究与咨询服务

拓展宏泰代理记账公司业务,利用开展的课题研究,为企业提供代理记账、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等服务,为企业管理提供专业咨询和决策支持。提供专业咨询和决策支持,建设期间完成校省级课题1项。

3.对口支援

发挥重点专业的示范功能,对口支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特别是山东省西部中职校会计专业建设,拟对口支援1家学校联盟单位,为其进行师资培训,并联合培养学生。

(八)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模式设计与实施

会计专业教学将理论教学、知识学习、实践指导、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实施“教、学、导、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以微课、慕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解决中小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与管理为切入点,用会计岗位业务事项为载体引导课程的理论教学,将以虚拟业务事项为载体的单元仿真实训贯穿到课程的“教、学、导、训”活动中,并依托校内实训中心开展综合实训;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真实企业业务事项为载体开展全真实训;依托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其中“教”应体现项目导向、“学”应体现任务驱动,“导”应体现教学互动、“训”应体现工学结合。

   (九)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设

1.建立人才培养与毕业生状态数据采集机制

1)成立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系主任)、系教务管理员负责、全体教师配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参与体系,将日常教学中的各种材料以日记、周记、月记、学期记录、年度记录等方式如实地、分门别类地汇编成册,使评估材料的收集、整理日常化。

2)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教育教学专家和专业教师等共同设计调查问卷,调研毕业生及其家长、企业人事经理,采集毕业生就业行业、岗位、职务、典型工作任务、企业岗位需求、企业岗位需求变迁、职业素质需求等状态数据,建立毕业生信息库。

3)挖掘教学信息系统功能,优化实习管理平台、教务管理平台、网络学习平台,强化信息利用,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提供基础支撑。

2.聘请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聘请第三方评估组织开发制订既适应专业特点,又能反映科学教学规律、保证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主体上,由任课教师独立裁判向学生及其家长、同行以及就业单位共同评价转变;在评价因子上,由单一的笔试成绩向综合成绩转变;在评价过程上,由终结性评价向生成性评价转变;通过分析状态数据,掌握本专业人才成长状况、企业岗位分布规律、岗位职业素质需求状况、企业需求变迁趋势和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群、毕业生就业水平和企业、学生及其家长满意度。

3. 重视反馈控制,建立人才培养动态适应机制

围绕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环节标准,对反馈的教学检查信息、学生就业信息及企业调研信息等分析和利用,并据此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计划、调整课程,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和教学环节检查制度的建设,以适应培养优秀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形成人才培养动态适应机制。

四、改革举措

(一)创新体制机制

成立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会计教育分理事会,政、行、企、校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机制。在职教集团理事会领导下,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研究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及政策支持等关键问题,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及资源条件建设的具体措施,为优秀技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二)基于会计岗位工作任务,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依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参照企业标准,遵循现阶段学生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轨迹构建基于岗位能力需要的课程体系,设计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的专业(实训)课程,并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开发课程标准和教材。按照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和环境,努力实现在做中学,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两年内建成3门岗位核心课程

(四)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五)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

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取得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从而及时有效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为教学质量管理、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专业建设小组,由校分管领导、系主任亲自领导和监督,保证专业建设的如期顺利完成。系部成立由系主任为组长的项目建设工作小组。

项目建设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赵中泰

     副组长:王戈弋 陈守家

     成员:吕廷国、杨丽艳、吴晓静、魏守峰

2)建立和完善由行业企业、学校两方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设置、调整的调研、论证等工作,参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动态的、多元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以保证专业发展的行业、企业属性。

2.经费保障

专业建设经费由学校出资,学校在重点专业建设上,确保资金到位,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障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

(二)质量监控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学校有科学的专业建设及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小组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定期由项目工作办公室组织开展骨干中职院校建设相关文件、制度等的学习、交流活动;加强项目管理队伍培训,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素质,通过聘请项目建设专家对项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进行项目建设、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其准确把握骨干建设项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提高对建设项目的操控能力,以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加强管理,瞄准目标、统一行动,提高决策能力与执行能力,提高管理的整体效能,以此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保障项目建设质量。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