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2017-05-05 来源:潍坊商校 点击数:12579

 

一、需求论证

汽车保有量的猛烈增加,必然带动汽车维修业的发展。车辆的社会化和私家车的大量涌现,使汽车维修业从产品型行业向服务型行业转变,形成社会化的,资金和技术密集的,相对独立的行业。由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因此,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群体的素质,这是解决好汽车维修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汽车维修服务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维修及相关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这些也造就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良好机遇。

(一)建设背景

1.国外现状

由于强劲的市场需求,全球范围内汽车维修业蓬勃发展。在汽车及公路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国外,有资料显示汽车维修业现已成为仅次于饮食业而排名第二的服务行业。

国外汽车维修业已基本以小型化企业为主。在美国目前有30多万家营业性的汽车维修企业,这个数字与我国汽车维修企业数量相近,其维修企业分为三种类型,分类方法也与我国汽车维修企业类型相似,但美国的汽车维修企业有专职雇员(管理人员)4.5名,专职维修技工24人,维修工位6个;这些企业中有62.7%属个人所有,6.2%是合伙经营,31.1%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年营业额在510万美元之间的个人所有小型企业占85.8%,而年营业额超过40万美元的大型企业,则大多数为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只有一少部分人承认现在美国汽车后市场对能力认证的技术人员十分短缺。这并不是新的趋势,但是它正在一步步加剧并很快成为后市场中的主流问题,所以现在必须要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目前,估计全行业有80万全职的汽车技术工作者;而专家预测,行业和后市场中每年需要的相关技术工作者数量为6万名,但事实上每年上岗的人数为4万名。专业领域的技术工作者大大短缺。

在过去20年间,汽车维修网点的数量已经下降至40,000个,但每个维修网点平均维修的汽车数量却由425辆上升至800辆,数量增长了近一倍,经销商们都已感到了压力。平均每个新车经销商打开16个业务窗口,但是却只有11名技术工作人员。所以行业中专业人士的短缺行驶非常严重,不可小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现在拥有的车辆数量越来越多;平均车辆年龄的增长;维修网点数量的不断减少;每个维修网点平均维修车辆数量的增长;对专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同其他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行业和技术工作者这一职业的一定负面形象。 美国汽车后市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对国内市场也有一些借鉴和参考意义!

2.国内现状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300万辆,连续第六年位居全球第一,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超2500万辆。截至2014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1.54亿辆。私家车总量超过1.05亿辆,每百户家庭拥有25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群众购车刚性需求旺盛,汽车保有量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汽车保有量的猛烈增加,必然带动汽车维修业的发展。车辆的社会化和私家车的大量涌现,使汽车维修业从产品型行业向服务型行业转变,形成社会化的,资金和技术密集的,相对独立的行业。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机动车维修业户47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完成年维修量3.3亿辆次,年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业态模式互补、服务供给充足、社会保障有力的机动车维修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汽车维修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整个汽车后市场服务能力提升,拉动汽车配件、保险、职业教育等上下游产业经济的发展,有力支撑了汽车工业发展,成为了汽车后市场的驱动引擎。中国的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发展,势必会增加对汽车后市场技术人员的需求。可以肯定的是不久的未来,汽车技师这一岗位,必然会成最吃香的职业之一。

3.区域现状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腹地,是环渤海经济区和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中坚地带,2公开数据显示,潍坊市具有较高的机动车保有量,截至20148月底,潍坊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95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超过了171万辆,已跃升至全省第一,并且以每月约1万辆左右的增长量持续增长。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国家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人才每年需新增员工30万人左右,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工作已被列入我国十大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之一。

从目前本地区汽车制造企业和维修行业的现状来看,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技术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汽车制造和维修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好汽车维修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汽车维修服务问题,建设以培养汽车维修行业紧缺人才为目标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具有重大意义。

(二)建设基础

1.建设条件

1.1专业基本情况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立于2001年,拥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3+2)和汽车商务三个专业方向的综合性汽车专业。十多年来为社会提供优秀毕业生近2000多人,现有在校生近1100人,校内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各种实训车辆16辆,配备汽车安全性能检测、汽车钣金、汽车美容与涂装、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设施共200余种,价值350多万元。专业被评为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1.2师资队伍力量较强

我专业共有专职教师 21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的20人,研究生学历的2人;具有中级职称 4 人。在实习指导教师中高级技师 2 人,技师 7人。近年来师生自制各种教学设施,价值三十多万元,专业教师完成论文10余篇,编写模块化课程校本教材9本,专业骨干教师为潍坊公交公司、一汽丰田、东风日产等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兼职教师均为来自汽车维修企业一线专家,长期担任本专业的主要实践课程。

1.3 校内外实训条件逐步改善

我校汽车实训室建设经过十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共有汽车驾驶训练场、汽车安全检测线、基础技能实训室、汽车电子与电控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汽车美容喷涂实训室、汽车整车维修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气设备实训室等十多个校内实训室,专用实训设备总值近350万元。

 校外实训基地在原有近20个小实训点的基础上,已与潍坊广潍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潍坊百大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潍坊玄武丰田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潍坊润华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潍坊宝利汽车维修有限公司等10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使校外实训基地更加标准和规范。

1.4教学研究成效明显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我校课改试点专业,经过几年努力,已经推行了“任务引领,做学一体”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开展了项目教学,“任务引领,做学一体”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是将原来分段式学科化的课程设置,变为模块式一体化的课程设置,这种教学方法借鉴了国外职教尤其是德国的先进经验,以小班教学的方法进行,每个组的学生人数为 6-8个人,而且在理论学习后随即对应理论学习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训练。采用这种方法,非常便于学生即时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授课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当前的汽车维修市场的最新技术发展,令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生的考核评价来自于专家委员会的第三方(专家)考核鉴定,第三方鉴定由企业专家按照企业的要求做出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学生现场抽取考试题目进行考核。第三方评价模式的实施对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2011年由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牵头编写的山东省汽车整车与配件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于20136月正式出版发行。由我专业教师主编的9本专业校本教材正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陆续出版中。

1.5社会声誉良好

2011年我校成为第一批全国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在2010--2015年的全国、全省、全市技能大赛中,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选手共取得一等奖44个,二等奖56个,三等奖18个,在2015年全国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取得了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已发展成为学校第二大专业,潍坊市的示范专业。

由于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表现出色,极大地提高了我专业在社会上的声誉,慕名前来招聘毕业生的企业络绎不绝,寻求合作的企业也是逐年增加。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有12 届毕业生,几乎遍布潍坊地区的所有4S店,就业状况稳定,就业率和对口率连续四年均达到90%以上。毕业生中,成为4S店服务经理、前厅主管、销售主管、企业培训师等业务骨干的比比皆是。本专业已成为培养潍坊市汽车维修服务行业人才的摇篮。

2.存在的问题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虽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专业建设特色和优势但与品牌专业的建设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有待加强,师资培养尚需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2.1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积极推进“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式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同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很多资源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归类,资源的利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2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名师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随着我校专业教师培养力度的加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已大幅度提高,但是缺少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名师,需加大培养力度。

2.3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初具规模,形式多样,但合作质量不高,合作关系和合作形式需要进一步改进,随着品牌专业建设的开展,我专业将采用“订单式”、“冠名班”、“现代学徒制”等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增加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合作质量。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总结前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强化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推行“职业引导、行业参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式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完善“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娴熟、结构合理、观念创新、富有活力、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完善“教学、生产、教研、培训、服务”五位一体的汽车实训中心建设;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引企入校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专业辐射与示范作用,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成特色鲜明、实力雄厚、文化氛围浓郁、服务成效显著,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品牌专业。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1依托我校现有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积极与企业开展各种订单班与冠名班培养,并将校企合作逐渐引申到行业内知名品牌,如博世、丰田、通用、大众、现代、奔腾、PPG等,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满足“职业引导、行业参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

1.2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结构和基于工作质量的学习要求”的模块式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1.3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实行“理实一体”、“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4完善3门核心课程建设,完成3门实训课程的教程开发,完成3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并争取其中1-2门课程建设成为市级精品课程。

1.5开发完成3本校本教材。

1.6改建扩建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汽车底盘构造实训室、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汽车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车身电控实训室、汽车钣喷实训室、汽车整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室。

1.7毕业生双证书率95%,毕业生就业率98%,对口就业率90%。

2.师资队伍建设

2.1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8名,引进或培养教学名师1名,培养汽车维修高级技师2名,培养汽车维修技师2名。

2.2专任专业教师总数达到25人,高级职称教师3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人,双师型比例达到95%。

2.3建设3个专业教学团队。

2.4建立1个名师工作室。

2.5新增3名从企业聘请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每年承担2次专业讲座。

2.6每年组织1次学生参加全市、全省和全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并组织师生分享竞赛获奖选手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3.1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企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考核制度。

3.2每年开展2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活动。

3.3依托我校职教集团建设,每年争取引进1-2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相关会员单位,并每年开展1次集中研讨活动。

3.4新增10家校外实训基地,在2家企业建立专业师资培训基地,2家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

3.5开设企业冠名班3个,订单培养人数所占比例20%。

3.6在校内建设“汽车门诊”,定期安排企业骨干和专业教师坐诊,为校内教师车辆提供服务,增加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并将门诊咨询案例编写成案例单页,分发给学生学习。

3.7每年开展1次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和企业也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不低于98%。

三、建设思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手段为保障,深入开展社会调研,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凸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带动专业群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四、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完善专业调研制度,每年至少开展1次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活动,每次不少于6家企业,并形成调研报告。

1.2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依托校企合作项目,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满足“职业引导、行业参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

1.3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和年度调研,实行动态调整机制。

2.课程体系改革

2.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结构和基于工作质量的学习要求”的模块式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如上图。

2.2编制完成实施性教学计划

2.3对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质量监控与分析,及时总结,并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

3.课程建设

3.1编制修订本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

3.2完成专业教学项目、任务的设计并实施。

3.3完善3门核心课程建设,完成3门实训课程的教程开发,完成3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并争取其中1-2门课程建设成为市级精品课程。

3.4开发完成3本校本教材。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表

序号

核心课程名称

核心课程负责人

建设内容

引入行业/企业标准

建设目标

完成时间

1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李丽

李月秋

教学队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训教学环节建设等几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实现课程的教案、教学大纲、题库、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上网开发,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

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考核标准;汽车维修企业、行业标准

在校内网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专题网站,建设资料上传并应用

2017

2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李丽

李纯洁

教学队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训教学环节建设等几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实现课程的教案、教学大纲、题库、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上网开发,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

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考核标准;汽车维修企业、行业标准

在校内网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专题网站,建设资料上传并应用

2017

3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于永康

徐金辉

教学队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训教学环节建设等几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实现课程的教案、教学大纲、题库、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上网开发,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

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考核标准;汽车维修企业、行业标准

在校内网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专题网站,建设资料上传并应用

2017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表

序号

核心课程名称

精品课程负责人

建设内容

引入行业/企业标准

建设目标

完成时间

1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于永康

李江彩

教学队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训教学环节建设等几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实现课程的教案、教学大纲、题库、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上网开发,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

 

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考核标准;汽车维修企业、行业标准

在校内网建设专业精品课程专题网站,建设资料上传并应用(申请市级精品课程)

2017

2

汽车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

李丽

赵得娟

教学队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训教学环节建设等几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实现课程的教案、教学大纲、题库、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上网开发,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

 

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考核标准;汽车维修企业、行业标准

在校内网建设专业精品课程专题网站,建设资料上传并应用(申请市级精品课程)

2017

3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构造与维修

于永康

高园杰

教学队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训教学环节建设等几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实现课程的教案、教学大纲、题库、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上网开发,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

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考核标准;汽车维修企业、行业标准

在校内网建设专业精品课程专题网站,建设资料上传并应用

2017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课程建设计划表

序号

实训课程名称

实训课程开发负责人

实训课程开发内容

建设目标

完成时间

1

汽车整车检测与维修

李 丽

袁抗磊

教学队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训教学环节建设等几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实现课程的教案、教学大纲、实训教程、实训指导书、题库等教学资源上网开发,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

完成整套教学资源包建设,并在教学中应用

2017

2

汽车车身修复(钣金)

郭文龙

嵇克山

赵鸢江

教学队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训教学环节建设等几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实现课程的教案、教学大纲、实训教程、实训指导书、题库等教学资源上网开发,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

完成整套教学资源包建设,并在教学中应用

2017

3

汽车车身修复(喷涂)

郭文龙

刘呈宝

教学队伍、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训教学环节建设等几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实现课程的教案、教学大纲、实训教程、实训指导书、题库等教学资源上网开发,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

完成整套教学资源包建设,并在教学中应用

2017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本教材建设计划表

序号

教材名称

教材负责人

合作单位

引入行业/企业标准

建设目标

完成时间

1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李丽

李纯洁

百大汽车集团

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考核标准;汽车维修企业、行业标准

校内应用,争取出版

2018

2

汽车车身修复(喷涂)

郭文龙

刘呈宝

润华汽车集团

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考核标准;汽车维修企业、行业标准

校内应用,争取出版

2018

3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于永康

李江彩

广潍汽车集团

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考核标准;汽车维修企业、行业标准

校内应用,争取出版

2018

4.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4.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教研组教研、“两课”评比等活动,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实行“理实一体”、“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培养综合职业素养。

4.2每两周开展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探究与研讨。

5.评价模式改革

5.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改革原有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5.2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职业资格证考试和学校考试相结合,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3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邀请企业骨干参与技能考核,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4开展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毕业生就业率98%,对口就业率90%。

5.5完善双证考核制度。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资格证书考核,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毕业生双证率95%。

6.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6.1组织校内实训室建设调研,结合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整合现有实训资源,对实训室进行改建扩建,使其功能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6.2改建扩建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汽车底盘构造实训室、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汽车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车身电控实训室、汽车钣喷实训室、汽车整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室。

(二)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使之具备课程开发、教学改革、青年教师培养等工作能力,具备引领专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

主要措施:建立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安排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各种专业培训;参与专业精品课程和校本教材编写工作;每人指导骨干教师4名;组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的研讨与制定,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研讨。

2.骨干教师培养

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依托技能大赛和校企合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汽车专业教师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培养“双师素质”骨干教师8名,使之具备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实训室建设等工作能力,并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

主要措施:确定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培养计划;每人每年到企业锻炼或公开课1次;参与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并主持单项实训室建设;参加或指导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各类比赛;参与精品课程或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要求,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娴熟、结构合理、观念创新、富有活力、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完善名师工作室,培养或引进教学名师1名,培养汽车维修高级技师2名,培养汽车维修技师2名,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建设与课程建设相对应的3个专业教学团队。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教师全员培训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专任专业教师总数达到25人,高级职称教师3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人,双师型比例达到95%。

主要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本专业教师团队建设,重点培养团队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鼓励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学历层次。实行专业教师在岗培训,下企业锻炼有序交替,促进技能提升。通过教学团队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加强校际之间的教学研讨与交流。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定,参与指导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定期开设讲座,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渗透。新增3名从企业聘请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每年承担2次专业讲座,同时制定兼职教师聘任、培训、考核制度。

主要措施:制定兼职教师聘任、培训、考核制度,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培训,同时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指导技能大赛。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体制机制建设

1.1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企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1.2建立校企人员互动机制。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挂职锻炼或顶岗实践,同时,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骨干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将行业最前沿的信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1.3建立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考核制度。校企双方将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冠名班”形式的培养,共同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共同探索“工学交替”形式。学校配备教学指导教师,企业为学生配备师傅,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实现真正意义上毕业与岗位零过渡,专业培养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同时制定有效的学生管理方案和考核方案。

1.4进一步完善校内、外教学质量监控,制定企业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1.5加强汽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每年开展2次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活动。

2.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2.1依托我校职教集团建设,每年争取引进1-2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相关会员单位,并每年开展1次集中研讨活动。建立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与技能培养机制。

2.2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将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共同探索“工学交替”形式,制定和完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等,实现真正意义上毕业与岗位零过渡,专业培养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2.3开设企业冠名班3个,订单培养人数所占比例20%。

2.4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

3.校企资源共享建设

3.1新增10家校外实训基地,在2家企业建立专业师资培训基地,2家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

3.2每年开展1次学生、家长和企业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不低于98%。

3.3年均开展面向社会的汽车类专业培训不少于200人次。

3.4为市级、省级职业学校及行业汽车维修技能大赛提供支持及其他服务。

4.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培训基地

在校内建设“汽车门诊”,定期安排企业骨干和专业教师坐诊,为校内教师车辆提供服务,增加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并将咨询案例编写成案例单页,分发给学生学习。

5.校园企业文化建设

加大校园内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渗透,使学生了解企业信息,在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自然地融入到企业环境中去,实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学校主要教学场所的企业文化宣传覆盖率达90%。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统筹规划,成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运行保障机构,负责专业建设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做到明确分工、细化任务、责任到人、落实进度、保质保量。

机构名称

负责人

工作任务

领导小组

于学健

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建设进度协调 

教学团队建设小组

李丽

教学团队建设;科研开发; 社会服务

实训基地建设小组

于新明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订单班建设

教学体系建设小组

于新明

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学习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推动小组

于新明

校企合作项目的事务管理

(二)经费保障

学校坚持“国家投入、行业支持、企业捐助并举”的思路,建立起较为稳固的资金来源渠道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完善以国家教育事业经费、重点专项建设经费和科技开发服务经费为基础,行业专项建设经费和学校自筹办学经费为辅的资金运行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三)制度保障

通过学校“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通过学校“重点建设项目设备采购管理办法”,确保设备的按期采购及正常使用;通过学校“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的使用程序,定期检查,保证专项资金规范、正确使用。

(四)机制保障

依托潍坊市特色品牌专业创建工作,发挥潍坊服务业教育集团理事会作用,构筑校企之间“双向参与、互助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进一步搭建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合作的平台,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为专业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同时建立专业建设项目分工制度,对各项目的实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将专业建设项目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范围,实行专业建设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专业建设过程中的检查通报、评比验收制度,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程序规范有序;建立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专业建设氛围。

六、预期收益

2018年项目完成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将成为省内同类学校专业建设的模范,并通过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验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将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走出校门,服务于潍坊市及省内汽车维修企业、院校,带动汽车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整体发展。学生就业率达99%,企业对学生素质技能评价优秀率90%以上,岗位称职90%以上。通过两年的专业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将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实训条件、校企合作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多方合作、多措并举”,共建专业架构和机制

依托我校职业教育集团,与潍坊广潍汽车集团、潍坊百大汽车集团、潍坊冠宇汽车集团、潍坊润华汽车集团、潍坊东瑞汽车集团等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架构,建立并运行“定向订单培养机制”、“全程参与机制”、“ 接力培养机制”、“共赢发展机制”,打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和汽车门诊等产学研平台。

(二)形成成熟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抓手,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接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专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吻合。强化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推行“职业引导、行业参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式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完善“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引企入校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专业辐射与示范作用,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成特色鲜明、实力雄厚、文化氛围浓郁、服务成效显著,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品牌专业。

(三)课程体系日臻完善,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式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立项建设3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核心专业课程、3门专业实训课程,以此为基础开发3本校本教材。建成专业核心课程库、精品课程库、实训课程库、实训教程库等专业资源库。

(四)实训效能显著提升

构建基于目标、内容、管理、保障等要素有机统一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验收。校企共建“汽车门诊”,定期安排企业骨干和专业教师坐诊,共同为校内教师车辆提供服务,增加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并将门诊咨询案例编写成案例单页,分发给学生学习。改建扩建9个校内实训室,每年开发3--4个校外实训基地。

(五)构建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改革原有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职业资格证考试和学校考试相结合,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邀请企业骨干参与技能考核,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管理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对专业毕业生实行长期跟踪,动态管理,统计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岗位分布、企业素质技能评价,据此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六)不断优化教学团队结构

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教师全员培训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要求,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娴熟、结构合理、观念创新、富有活力、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完善名师工作室,培养或引进教学名师1名,培养汽车维修高级技师2名,培养汽车维修技师2名,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建设与课程建设相对应的3个专业教学团队。专任专业教师总数达到25人,高级职称教师3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人,双师型比例达到95%,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逐步提高。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