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院校省级教学团队建设
(一)省教学团队省发文件通知
2016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团队评审公示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16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团队评审推荐工作的通知》(鲁教职字〔2016〕32号)要求,经过院校申报、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现将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等55个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和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教学团队等55个高等职业院校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进行公示。
自公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评审结果持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我厅职业教育处提出。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并写明联系人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电话。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并写明本人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电话。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异议,不予受理。
通讯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29号;邮编:250011;电话:0531-81916538。
附件:2016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名单.docx
山东省教育厅
2016年12月7日
附件
2016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团队
建设项目名单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 |
|
学校名称 |
团队名称 |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 |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 |
会计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 |
护理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 |
形象设计教学团队 |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 |
青岛市黄岛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数控专业教学团队 |
青岛工贸职业学校 |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青岛交通职业学校 |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 |
青岛旅游学校 |
导游专业教学团队 |
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学团队 |
潍坊市经济学校 |
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教学团队 |
诸城市福田汽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模具制造技术教学团队 |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团队 |
淄博建筑工程学校 |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团队 |
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团队 |
曲阜中医药学校 |
中药专业教学团队 |
安丘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机电一体化教学团队 |
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数控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 |
枣庄市薛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数控技术教学团队 |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 |
机电技术专业团队 |
烟台经济学校 |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团队 |
济南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教学团队 |
诸城市福田汽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机电技术教学团队 |
德州经济学校 |
机电技术应用教学团队 |
东营市东营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烹饪教学团队 |
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 |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
淄博市工业学校 |
计算机专业教学团队 |
临沂市农业学校 |
养殖专业教学团队 |
滕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
护理专业教学团队 |
济南第六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教学团队 |
青岛商务学校 |
商贸专业教学团队 |
济南市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数控技术应用教学团队 |
济南物业管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 |
护理专业教学团队 |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
“智能制造”职教团队 |
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 |
财会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山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团队 |
威海工业技术学校 |
模具制造技术教学团队 |
日照市工业学校 |
机械工程教学团队 |
临沂市工业学校 |
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团队 |
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
现代制造技术教学团队 |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 |
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 |
鲁中中等专业学校 |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团队 |
淄博理工学校 |
纺织技术及营销教学团队 |
青岛电子学校 |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教学团队 |
鲁中中等专业学校 |
会计教学团队 |
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 |
护理教学团队 |
烟台船舶工业学校 |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 |
烟台电子工业学校 |
计算机专业特长模块教学团队 |
宁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团队 |
烟台理工学校 |
建筑施工技能教学团队 |
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 |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团队 |
临沂市工业学校 |
机电技术应用教学团队 |
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团队 |
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汽修专业教学团队 |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团队 |
|
学校名称 |
团队名称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会计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
会计专业教学团队 |
威海职业学院 |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淄博职业学院 |
药品生产技术教学团队 |
滨州职业学院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东营职业学院 |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职业学院 |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烟台职业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 |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
济南职业学院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工程监理专业教学团队 |
潍坊职业学院 |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淄博职业学院 |
工程造价教学团队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滨州职业学院 |
工程造价教学团队 |
济南职业学院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团队 |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团队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药学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
现代网络技术教学团队 |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 |
威海职业学院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烟台职业学院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学团队 |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职业学院 |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
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
烹调工艺与营养教学团队 |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数控技术教学团队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
建筑设计教学团队 |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 |
护理专业教学团队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 |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
机电一体化教学团队 |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
中药学专业教学团队 |
东营职业学院 |
会计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团队 |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英才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团队 |
烟台南山学院 |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
会计教学团队 |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团队 |
(二)省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落实鲁政发〔2015〕17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推动物流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深化改革搭建具有鲜明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平台,加快教学团队建设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快速成长外省内有影响的教学团队,特制定教学团队建设和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
一、团队建设目标
本团队建设目标是以“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结合我校改建发展推进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确保物流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师生规模比例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到2018年,使专兼职教师队伍人数达到22-26人。其中,专职教师达到16-18人,骨干兼职教师达到10人;专职教师副高以上技术职务比例达到45%,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超过6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超过90%以上。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安排全部中青年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
二、团队成长规划
1.团队建设
在规划期内专职专业教师争取达到18人以上,具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不少于10人,所有教师同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聘请10名以上国内行业顶尖专业专家、知名大学教授担任特聘专家,着力于团队的成长与发展。
2.专业带头人培养
从现有骨干教师中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采取各种方法措施加快培养,比如出国培训、参加专业负责人培训,到企业调研,担任企业顾问或到企业挂职锻炼,到高校学习进修。要经常参加省市各种专业研讨会,省市教研活动。支持他们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编写教材,参加教师信息化大赛,指导青年教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担任省市技能教练等,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培训能力、实践能力、专业建设能力。把其中一位培养成技能超群,兼顾其它的专业带头人,把另一位培养成具有深厚教学功底均衡发展的专业带头人。
3.骨干教师的培养
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选择有潜力的4名教师培养为骨干教师,落实专业教师5年6个月的企业实践制度,到企业一线顶岗、挂职,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参与企业员工培训等。通过出国培训及国省骨干教师培训、学历进修,拓宽视野,提升知识水平,通过主持或参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材开发、技能训练、学业评价、顶岗实习、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参加各级公开课、优质课、说课等比赛,提高专业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其成为双师型骨干教师,成为专业建设中坚力量。
4.兼职教师队伍培养
深化与企业的合作,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学工作及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的管理,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优化“双师”结构。在原有兼职教师的基础上,再聘请6名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比例进一步提升。
5.建立名师工作室
推进齐鲁名师、潍坊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培养指导中青年专业教师不断成长为本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国省(行业)的各类(技能、说课等)比赛,带领青年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帮助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提升职称。带领青年教师共同开发创新中式菜品,为专业教学提供新元素、新内容,为餐饮企业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新标准。
三、具体建设措施
针对专业课程发展方向和专任教师的专长,结合校企实际,制订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及建设进度,努力建设成为一支教学能力高超,实践经验丰富,技能水平较高的教学团队。
1.提升职业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坚持跟踪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学习贯彻职业教育大政方针。邀请教育部、教育厅、全国职教名校有关专家到学校做报告,指导教学诊断,推动职教理论水平的提高。每学年进行培训10人次以上,人均阅读理论书籍2本。
2.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组织模式,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教研室为载体,动态组合、专兼结合、校企合作的组织模式。专业带头人主持本团队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及管理工作。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任职考试制度。学校每年新录用的专业教学人员及外聘的兼职教师考核合格,报学校批准后,安排教学任务。
3.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技术、先进教学方法及实践技能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参加有针对性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人均1次以上,人人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推广工作,参与课程建设,参加本专业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主干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有关学术交流等,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
4.制订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每学期轮流派出教师进行企业实践。
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期间,视为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将专业教师的顶岗实践与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结合起来。
5.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打造一支校内外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具体来说,一是从生产一线引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课的教学工作,通过引进人才,引进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等方式,提高师资水平;二是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对现场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课程,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讲学,并聘请他们做兼职教师,建立稳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三是派专业骨干教师下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到生产管理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
6.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通过参加师资培训和参加专业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扩大教师眼界,了解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及时获得教学改革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推动教师参加教育部技能大赛、行业业务比赛每年5人次以上。
7.积极申报科研、教研课题
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经常开展科研、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使团队专业教师在整体学术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上得到大的提高,建设期内完成课题2项以上。
8.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的工作:一是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的培养,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计划,并认真执行;二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使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培养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三是加强青年教师业务培养,提高学历层次,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四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探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积极完成青年技能名师培养和申报;五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争取进入省内名师培养的人选达3名。
(三)省教学团队建设期阶段总结
一年多来,物流教学团队抓住机遇,积极学习,不断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1.提升职业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坚持跟踪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学习贯彻职业教育大政方针。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技术、先进教学方法及实践技能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参加有针对性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人人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推广工作,参与课程建设,参加本专业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主干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有关学术交流等,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建设期内参加各类培训达68人次。
2.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组织模式,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教研室为载体,动态组合、专兼结合、校企合作的组织模式。专业带头人主持本团队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及管理工作。
3.制订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期内先后有8名教师进入企业进行企业实践。
4.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打造一支校内外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期内有4名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推动教师参加教育部技能大赛、行业业务比赛,以赛促教,建设期内有16人次老师辅导学生或者个人参与物流技能大赛、创业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3项。。
6.积极申报科研、教研课题
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经常开展科研、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使团队专业教师在整体学术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上得到大的提高,建设期完成十二五课题3项,新申请立项课题2项;参编或主编2本教材;立项了2门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了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申报了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智慧物流作业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主持了2项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成果奖分获一、二等奖,参与了1项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特等奖。
7.高质量完成质量工程
顺利完成了省品牌专业验收,积极开展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完成了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物流中心作业”赛项办赛等工作。
本学期来,物流教学团队教师参加校外专业提升培训达8人次,校外实践教学2人次,校内教科研活动15次,有效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教学科研中收获颇丰。其中发表教育论文1篇, 获得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辅导学生参加山东省文明风采大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物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1项。
二、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一)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仓储与配送》立项
2017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名单
(一)中等职业教育类
序号 |
学校名称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1 |
安丘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 |
刘秀花 |
2 |
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 |
机械装配技术 |
陈宾宾 |
3 |
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苑树波 |
…… |
…… |
…… |
…… |
92 |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
槐彩昌 |
93 |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 |
仓储与配送作业实务 |
周健康 |
94 |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 |
中职生小微创新创业教育 |
毛艳丽 |
…… |
…… |
…… |
…… |
146 |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
数控车工项目实训 |
何 伟 |
(二)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职生小微创新创业教育》立项
三、山东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
四、编写《物流基础》教材的封面及封底
五、2018年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证书
(一)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
六、教育部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及获奖项目名单
附件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二、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二等奖(399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完成单位 |
1 |
“产教融合、同步升级、层级递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王彤,欧阳伟,于国锋,朱芳芳,张美娜,赵同峰,哈娜,王立争,李立军,张家宇,霍君华,李冬松,白雪,李云峰,王力艳 |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
2 |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建设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实践 |
温希东,王静霞,宋荣,赵杰,卿中全,陈海松,梁召峰,盛鸿宇,杨争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普中科技有限公司 |
3 |
“多维整合”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产教共享”推动制冷人才培养升级 |
夏伟,余华明,徐言生,龙建佑,罗丹,张朝晖,尹从绪,李玉春,何钦波,吴治将,殷少有,李锡宇,李东 洺,王斯焱,余振翔,李旋波,李丽丽,李忠君,李小娃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中国制冷学会,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冷空调类专业委员会 |
4 |
“两大融合”背景下船舶类专业优质教育资源集成建设与应用 |
熊仕涛,赵明安,陈长江,陈彬,李舒燕,徐杰,周飞,黄金花 |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全国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
350 |
中餐烹饪教学标准的推广与实践——鲁班工坊英国案例 |
刘恩丽,张再谦,崔春立,于宏建,张亚昆,练滨,张亚杰,吴正熙,邢效兵,冯文忠,唐巨颖 |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原天津市第二商业学校) |
351 |
中餐烹饪专业“三级融合”综合实训项目体系开发与实践 |
范春玥,杨志华,陈清,向军,牛京刚 |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 |
352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护照的研究与实践 |
程彬,何健勇,王素芳,陆沁,史晓鹤 |
北京市商业学校 |
353 |
中国特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模式四体系一机制”整体解决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
齐国,巫建华,童濛濛,魏亚萍,杨珺,姚景瀚,王伯文,陈永民,赵冰,姜家献,丁威,杨俊,余志雄,欧高政,王邕,司洋,任庆帅,胡越,陈吉,王志远,王桂军,刘造,金广慧 |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隆平高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临沂市分校,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长清区分校 |
354 |
中职涉农专业“项目主题式”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以园林绿化专业为例 |
罗统碧,朱德全,李天容,林安全,王正青,陈应纯,郑玉红,贺贵川,潘红宇,潘渝冬,朱小玲,费明卫,张蓉,田伦,周本勋 |
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本勋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355 |
中职物流专业“平台支撑、五元联动”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
于家臻,吴洪艳,周健康,毛艳丽,孙中升,翟雅楠,李忠臣,任云杰,蓝仁昌,韩中,王建斌,牛纪虎,马高梅,王瑞,吴琼 |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东莞环众物流咨询有限公司,潍坊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山东潍坊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56 |
|
周洪波,李玉芳,王冬桂,许秀军,杨正平 |
衡水卫生学校 |
在学校领导和名师毛艳丽的带领和指导下,加强工作室建设,促进成员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很好地履行了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的职责,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工作亮点频现,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机制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分管校级领导为组长的山东省职教名师工作室管理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教师发展处。专门负责管理督促校内名师工作室建设,提供必需的人事、设施设资队伍建设规划,有明确的推进计划、制度、措施,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二)制度保障
名师工作室管理办公室配备专人开展校内名师管理工作,建立了系列制度,确保工作室管理、运行、考核,管理工作人员职责划分明确,对于工作室运行情况奖惩分明,有成员准入与退出机制,成果管理与应用,档案材料管理,经费使用规范等,相关制度完备且发挥良好效能。
(三)后勤保障
1.专用场所
毛艳丽工作室在学校涵正楼拥有独立、规范的专用办公区域,面积为85㎡,包括图书室、小会议室和办公室等,具有商贸管理学科研究文化,并设有统一醒目的标志标识。
2.设施设备
具有完善的办公设施设备,配备办公电脑、会议设备等,设备运行与管理良好,使用频率高。
3.图书资料
建有专门资料室,有丰富的工作室运行所需要的纸质图书、电子资料300余册能满足情报资料收集、调研、统计及利用的软件工具和资料库,实现信息化办公。
(四)经费保障
经费争取
学校高度重视工作室建设,设立专门工作室研究经费年度预算,日常可利用经费20万元(含省拨经费),工作室人均达8000元/年以上。
二、运行机制
从工作室建立到现在,通过实践,毛艳丽工作室逐渐形成了人员结构的“多元模式”,工作职责的“区块模式”、资源条件的“共享模式”、项目服务的“合作社模式”、等主要运行机制。工作室通过聘请职教名家徐国庆等形成工作室的“师傅团队”,同时又在工作室成员间推行“师徒结对”,形成了借力专家,又相互借力的共享发展机制。通过申报立项省级教改项目、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设立为社会服务项目等形成任务驱动。根据成员的业务特长搭建内部工作小组实施项目推进的“合作社模式”。在年度结束形成成果考核,做出对成员个人和团队年度工作情况的质量报告,以成果导向来量化评价成员工作情况。
三、建设成果
(一)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1.专业建设
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调整专业群建设方向,聚焦物流产业对接,重点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专业,优化专业资源配置,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建成山东省省级品牌,2019年新获评电子商务省级品牌专业。
2.创新商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全过程、全场景、全要素”职场化即三全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推进校内全景化教学资源和企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来具体落地。研究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主持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省级试点,已于2018年底完成验收,教学成果“中职物流专业平台支撑、五元联动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与潍坊百货集团联合获批山东省校企一体化育人示范办学项目。
3.课程建设
加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共享型商贸物流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工作室承担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在编教材2本。
(二)教研和科研活动
1.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建设期内,主持人主持2019年山东省重点教改项目活页实训教材研发与实践,工作室骨干成员赵金英主持2019年山东省教改项目1项,其他成员均参与到市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2018年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研究成果广泛运用到学校;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开设文化创意选修课程,辅导创业教育社团活动等活动人均1-2次,拓宽学生知识。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形成一批贴近教学实践、效果明显的职业教育优秀成果。
2.开展科学研究
建设期内,积极提升成员教师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及研发活动。建设期内,承担横向科研项目1项,技术服务到款额约10万元。
(三)实习实训资源开发
1.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建设期内,开发对接物流产业新岗位的实践课程,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实训教学效率,工作室申请立项并获批山东省重点教改立项项目:以仓储与配送实务为例,实训教学活页教材研究与实践,借以推动整个专业实训教学组织规范和评价标准。将课题研究、技术研发、技能大赛等创新成果运用到实践课程开发中,已开发形成3门实践课程。
2.数字资源开发
建设期内,采用项目式、参与式等探究式教学方法,采取混合教学模式,线上与线下两种模式,开发实习实训项目、内容和资源,至少形成1套自主创新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数字化资源,数字资源数80以上。工作室成立后申报了仓储与配送、小微创业教育两门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物流企业、技术开发公司形成课程资源建设团队,职教专家指导下,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对准工作岗位拆解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清单。随后开发课标和教学资源,形成了教学主题与工作任务紧密对接的教学内容。
(四)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活动,依托名师工作室,组建创新创业团队,指导实施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教师和学生技能大赛。建设期内,指导学生大赛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赛一等奖,全国二等奖1项。
(五)协同研修与创新
建设期内,积极组织中高职衔接专业的教师开展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制定研修计划,定期开展中高职教师团队研修和技艺技能传授和研修活动, 开展研修活动年均10次以上,取得一系列高质量的研修成果。
(六)社会服务
1.社会培训
工作室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社区教育,先后通过承担大型社会培训、专家指导评审、技术服务等形式进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工作室老师先后开设山东省领军教师培训讲座、指导兄弟学校教师专业建设等形成对省内外教师发展的助力和引领;承担面向社会的潍坊市复退军人物流专业培训,制订潍百集团员工技能大赛方案,开展对本地企业生鲜农产品电商运营与物流模式设计等项目,发挥了明显的社会效应。年服务(培训)200人次,年收入10万元以上。
2.社会效益
建设期内,工作室在研1项企业合作技术课题,预期产生经济效益达50万元。在研1+X考证项目物流仓储与配送实训数字化资源开发1项,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益,随着成果资源用于社会培训,将产生社会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由于种种原因,名师工作室工作尚有进一步完善之处。这主要表现为:工作室活动时间相对紧张,有些具体计划有时不能按期进行,导致部分工作不能全面实施;工作室成员自身水平、研究能力存在差异,对整体工作有所影响;如何引导区域学科发展方向,并有效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地开展名师工作室以后的各项工作,我们应朝以下方面努力:
(一) 加强科学规划,解决工学矛盾
工作室要认清教育发展趋势、把握教育发展现状、找准教师培训需求,加强工作计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同时要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与时间,增进与学校领导的沟通,寻求学校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妥善处理工学矛盾。
(二) 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培训实效
工作室要充分借鉴他人的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式,搭建锻炼平台,创造磨砺机会,加强对外交流。通过有效引领、传带,帮助成员内化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进一步提高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研科研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训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