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秒家长还在喜大普奔,欢呼神兽归笼,下一秒疫情来袭,“神兽”纷纷归家。三天的亲子甜蜜期过后,家长们开始对孩子在家的生活作息、学习习惯等发出了如下感叹:
“夜里12点了还不睡觉?!”
“早上起床都直接准备吃午餐了!”
“整天就知道玩手机!”
......
好言相劝孩子却充耳不闻,甚至大发雷霆,让家长们伤透脑筋,担心孩子健康、担心孩子学习的父母们受尽“折磨”。今天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大家分享一些调节学生居家作息的策略:
1.观察评估
很多家长看到晚上11点、12点多睡觉就担心孩子睡的太晚,作息不规律。其实,只要孩子白天的生活、学习受影响不大,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作为家长我们要努力规避这种关注负面偏差的习惯,就比如孩子做对了9道题,就只盯着他答错的那1道去批评孩子,那孩子就容易烦感。那么在作息方面家长应该观察什么呢?
首先要关注孩子的整体作息时间,比如何时起床、吃饭、学习、睡觉、游戏等,不要只看一个时间点。如果整体保持一个恰当、适度的节奏,那完全可以尊重孩子。
其次是要观察孩子的主动调节能力。在以往假期当中,孩子也是这样的作息吗?到开学前是不是能主动调整适应?如果是的话,那么家长也要试着接纳孩子这种居家的状态。因为这种临时的休整状态是孩子和假期生活的一种磨合,对身体和学习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家长需要调整自己的焦虑情绪。
第三是评估孩子的个性。比如,孩子一直以来自控力比较差,需要别人监督;或者孩子现在处于叛逆期,劝说反而适得其反;亦或是孩子自主能力还可以,有自己的作息计划,但是执行能力比较弱。
2.思考方案
基于观察和评估情况,思考接下来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处理作息不规律的问题。比如,是否可以通过家庭会议制定全家共同的进餐时间,是否可以给孩子在某一个时间段安排一些亲子家务等。
3.积极行动
首先要理性平和地去沟通。在思考方案后,很多家长可能就会急于让孩子按自己的计划来,孩子稍不同意就会大发雷霆情绪失控。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尽量做到理性平和。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权利,给孩子一些您也可以接受的选择,请孩子自己来做决定。
其次是协助孩子做规划。让孩子来主导制定时间管理清单或计划日历,教给孩子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比如每天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学会比较事情的紧急程度,给较重要的事情预留更多的时间等等。
再次是坚持以身作则。良好习惯的养成受父母的言行和家庭氛围影响,父母以身作则,很多问题都不需要去在孩子面前唠叨就解决了。父母做到了,孩子也就做到了。比如,父母不让孩子过度玩手机,那家长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情况呢?
以上三个方法通常需要不断循环,不断尝试。遇到阻碍时,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评估再行动。良好的作息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家长用心引导,耐心陪伴。希望家长们尽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态接纳孩子,再去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