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教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在全校教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8-11-20 来源:潍坊商校 点击数:717

全面提升教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在全校教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孙中升

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正面临一次史无前例的重大教育变革。从形势判断,明年是一个贯彻教育大会精神的教育政策年,我们赶在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出台之前召开这次会议是有深意的,那就是为了强化我们的研究学习意识,对国家政策要有敏锐的感知力才能抓住每一次的发展机遇。这场变革最主要的标志是我们教育方针的变革,这也是今天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教科研工作。

一、为什么要重视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一项工作能够做好,人是决定因素,教育工作更不例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获得更多的乐趣,不至将上课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将教师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富于挑战,大家在一起研究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会产生灵感的火花,所有创造性的东西都来自于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我们之所以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就是想让老师们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迸发思想的火花,创造性地对待自己平凡的工作,这样就会产生不平凡的业绩,这就是所谓的获得感。

教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一个学校的发展靠思想、理念引领,学校需要形成主流思想,人人遵从共同的价值观,那么我们的发展愿景就很容易实现了。办学理念需要全体教师的认同,才能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这靠我们的研究,教师用研究的眼光去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才会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保持职业活力,克服职业倦怠,这就是职业认同产生的基础。对教师个体而言,面向具体的问题,学习、建构的过程和我们没有目标的学习完全不一样,带着问题去学习时,效率就很高,真正开展一项研究,往往涉及大量的材料,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研究者的知识把握和思维能力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迅速有效地提高,这是建立职业认同感的关键因素。

教科研是破解难题、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性。用研究来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成果自然就有了。我们很多的课题研究问题导向不足,为研究而研究,这样的课题没有生命力,老师也没有兴趣做下去。课题或项目研究要使教师有针对性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问题导向就是目标导向,问题解决了,成果自然出来了。比如,这几年我们的德育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在全省、全国都很有名,多次得到省、部领导的肯定。仔细盘点,这些变化都是在大量解决问题的实战中得到的,但是我们还缺乏系统地设计,没有用研究的思维来指导工作,目标聚焦性不强,成果性不强。

教科研是提炼经验、产出成果的基本方法。通过研究可以把朴素的经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或案例,加以推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这是作为一所国家示范学校应该有的担当。目前我们的研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还不够,要在实践中加以提高,神枪手都是身经百战才练成的。对教师而言,通过教科研,可以及时将感性的经验积累提炼转化成可见的成果。这件事情做好了,作为教师个体而言,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涯非常丰富多彩,收获满满。教书只为“稻粮谋”,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整天盯着一时一事的利益得失,不可能获得持久的职业成功与幸福。对学校而言,教科研是总结成败经验并运用于实践过程的主要手段,学校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习惯于用常规性思维和办法对待工作,就难免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淖,很难办出具有创新特色的品牌学校。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和省要启动一系列职业院校质量提升工程,如何抓住发展机遇?首要的是需要提升学校竞争力,依靠成果产出和推广。我们不是没有好东西,而是搞研究的基础太薄弱,教科研基础能力不足,导致成果产出量少质次。今年的教学成果奖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大家是一种很好的鼓舞,但是也暴露出了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我们还要深入、系统地提升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质量和效益。

二、如何加强教科研工作

用习近平教育思想引领我们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科研工作。我们这次教育史上的重要变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一次必然的变化,一个现代化国家最主要的标志是高素质的人口和优秀的产业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阐述了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观点,集中体现在“九个坚持”,对教育改革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六个下功夫”,贯彻这些理念和要求,如何与我们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管理治理结合起来,需要深刻思考,认真研究,教科研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支撑。贯彻教育方针,首先要明确教科研的主体和作用对象,在学校就是面对教师和学生。将要上报的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的课题,不能离开目前的教育目标培养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贯彻德育为首的思想,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教科研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任务。做教科研工作一定要立意要准,比如,新形势下,服务发展应怎样解读?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更应服务人的发展,服务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老师发展、教师的生存状态,教师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必然就没有好的心态,不能心平气和做教育,怎么可能培养出好的孩子来。加强品德修养,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凝聚人心,完善人格,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品格。

全面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有了正确的思想,能力是第二个问题。能力首先是从实践中磨炼得来,我们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同样是在研究实践中才会产生、提高。一要强化校本研究。课题是基本的研究工作形式,要全面建立校级课题研究机制和氛围,鼓励所有的教师参与到项目建设与课题研究中来。研究性的工作除了课题,还有很多形式,比如,写班主任日志,写教学日志,写教学反思,等等。这些朴素的东西,是作为教师的亲身经历和思考,最有价值。二要系统开展教科研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强基固本,厚植教师教科研的理论基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一定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土壤上的。教科研有两种研究范式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教育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社会科学是更多地采用定性研究,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定量研究的采用越来越多,需要我们创新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再就是要掌握主流教育理论作为研究支撑,比如,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包括近年来大家比较关注的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理论等,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借鉴。三要主动学习。学习不一定轰轰烈烈,车水马龙,教师个体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四个基本理念中之一就是“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15个要素60条都需要持续的学习、研究提升才能达到。

团队建设引领研究能力提高。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组建教科研团队是最常用的方法。团队建设带头人是关键,我们有很多业务好手,在全省、全国都是响当当的专家,要主动发挥引领作用、标杆作用,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和系部负责人要发挥带头作用,这个群体掌握信息资源、学习培训的机会更多一些,把握教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条件更好,应该主动承担更多的项目、课题研究的主持人角色。团队成员应该根据研究需要科学搭配,需要兼顾专业性质、成员兴趣、成员特长诸多方面。我们有些项目、课题成员“搭便车”“送人情”的现象还很多,有些老师自称是“打酱油的”,主持人要把这些老师调动起来,把“打酱油的”变成“造酱油的”。教科研有很多的“非官方”因素,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水性”的工作,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是渗透到日常工作、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应该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见缝插针地做。所以我们很难期望有大块的、整块的、固定的时间拿出来专门做这项工作,这是研究机构的事情。这个特点也决定了它是一项自动自发的团队工作。搞教科研需要责任心,也不能排除功利心,功利心是一个重要的动力来源,不是坏事。我们说教科研是水性的工作,意味着教师要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如果不是为了个人的发展,就不会有动力。今年参加教学成果奖申报,我们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果,但是所有参加申报的老师都没有损失,我觉得最大的收益是经过了一次高强度的教科研方法培训。

加强机制建设,优化管理流程。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顶层制度设计还存在很多问题,体系不健全,效率和效益低下,执行力薄弱,制度建设不能与时俱进。项目、课题管理调度力度小,指导少,具体工作没有形成制度性的督促要求,项目拿下来了就万事大吉,后续工作的跟进就松下来,不能把研究工作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融合到一起,有效地转化成促进质量提升的要素。下一步要完善学校教科研工作制度体系,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健全激励机制,与教师职称评聘、晋级提薪挂钩。建立虚实结合的教科研组织体系,职能部门引领,系部为主体,团队为基础,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优化管理流程。重视教研室在教科研工作中的基础地位,依托教研室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项目建设及常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全员参与,打造高水平高素质教学、教科研团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视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应用中提升成果质量水平,培育高层次教学成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学校教科研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校本课题给予经费支持,将课题、项目作为培训学习的基本依据。优化资金使用渠道和有效利用,支持更多地参加调研,增长见识,提高研究能力。我们现在大部分研究经费用于开会、培训,效益还不高,要好好研究经费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抓好教科研工作的载体建设。首要的载体是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科研,是一石二鸟,完成项目的同时,项目团队的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特别是省里的质量工程项目,本身就是一个课题。第二个载体校本研究。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实问题,建立周期性的校本课题,问题解决了自然就有了成果。要用校级课题的研究带动支撑省级课题、项目的研究。比如,目前改造课堂教学,我们首要关注的应该是实习实训的教学问题,根据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应该有哪些实训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设备配置?设备使用率有多高?实习课程开出率有多高?这都是很好的课题。即将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特别提出“加强基础性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值得好好研究。作为教科研部门要立足于研究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教科研深深植根教师和学生之中,才有生命力,我们要每年拿出学校的研究指南,让老师从中选题,有针对性地立项研究,今年前就可以立项一批。第三个载体是我们的技能大赛。很多有价值的事情做完后,如果不能趁热打铁接着总结,很多的努力就成了“黑瞎子掰棒槌”,到最后留在手里的就那一点点东西。最近深圳华强职业中学刚刚出了一本关于技能大赛的书,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成果。我们的技能大赛已经搞了十年,比赛成绩全国第一,是一座出成果的金矿,却耽于研究缺乏,高层次、综合性的研究成果迟迟没有,希望大家高度关注,积极研究。四是我们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主体之一,一定要好好研究,如何构建在新时代背景下德育工作体系。教师担任一个周期的班主任就是很好的课题,工作千辛万苦,问题解决无数,很值得研究。学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很多研究的生长点,遇到很多问题,采用什么方法策略来解决?如何秉承正确的价值观来引领学生发展?都需要研究。近年来我们学校德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成果不少,但是缺乏系统的总结提升,需要大家关注。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习永远是我们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行动能力的不二法门,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提倡,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作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构建自己的“学习领域”,学习与实践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我们从事什么就研究什么。记录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或者说记录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我们很多同志出去学习、考察不少,回来却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为什么?专业积累不够!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内心积累少,观察力、思考力自然就很低下,茫然四顾,不知所终,当然也很难把学习成果有机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来,所以凡事要做“内行”。学习考察,增长见识,是研究的重要支撑,最终的成果怎样提升,要做笔记、作总结,对照反思。年轻人要养成勤看、勤听、勤想、勤写的习惯,只读书、读死书不是真正的学习,会想、会写、与实践结合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养成好的习惯,假以时日,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老师是知识、思想、真理的传播者,传经布道,诲人不倦,需要真才实学。毛泽东在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之初写了一篇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其中用一副对子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四有教师”其中就有“扎实学识”,当教师没有真才实学就是东郭先生,误人子弟。

新形势下,学校内涵质量的提升是主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深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这种探索还将同时延伸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要素的改革,必须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推动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将教学与教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久久为功,建设一所一流品质的职业学校。

 


TOP
Baidu
map